領帶打法|比正式的溫莎結更時尚 Four-In-Hand隨性風格顯品味(附圖解示範)
一個男人由讀書時期學會結領帶,往後在生命裡的重要日子,抑或上班日常亦不斷重複此動作,習慣打Windsor、Semi-Windsor、Four-In-Hand…就看你師承何處。哪管是這門傳統細節,於洋服界依然可見潮流起伏,近年各地的時裝街拍及業界名人都紛紛打起’Double’ Four-In-Hand,網上更有面裝達人以’ Don’t Ever Wear a Windsor Knot’大造文章,到底Four-In-Hand真的更顯優勝時尚?風格又是如何練成的?
相比起打法複雜、又大又厚的正式Windsor,簡單纖細的Four-In-Hand更常出現在學生身上,所以又稱為’School Boy Knot’。Four-In-Hand原名來自馬車司機操控四馬的韁勒繩結,經1856年於倫敦成立的Four In Hand Driving Club而廣為大眾認識。時至今日這種領帶打法依然很受歡迎,尤其在南意大利休閒風格當道下,Four-In-Hand的飄逸感、隨意形態與之非常合襯,又特別流行把後面部份抽前一點,擴大漩窩位置的曲線輪廓,看起來較像絲巾的感覺多於領帶。另外更受歡迎是Double Four-In-Hand,於打結位再多一層layer的效果,讓領帶圖案交疊出更豐富、生動的「表情」。
步驟如下(見附圖):
1.粗帶疊住幼帶。
2.繞到後面一圈。
3.放隻手指在結位,再繞一圈。
4.疊住再繞一圈,但要刻意露出上個圈。
5.繞到後面,放入第3步預留的手指位並拉出來。
坊間尚有些隨性不羈的突出變奏,例如是「前短後長」的打法,將Four-In-Hand的休閒、不規則感覺發揮到另一個層次,洋服達人Parisian Gentleman、The Armoury團隊也常作此示範,只要知識與自信搭夠,隨時可以打破約定俗成的框架。當然,不作任何特別風格化效果,簡單一個Four-In-Hand配個dimple已是整齊體面有餘,每天出門前都能輕鬆營造的effortless ch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