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脊椎關節炎|新藥改寫治療展望 減併發中風、心臟病風險

離開香港大學以前,我的工作是助理教授,大部份時間都是忙著研究工作。我們組的研究是針對發炎性關節炎,尤其集中在脊椎關節炎。

記得讀書的日子,脊椎關節炎是其中一個必修的疾病。那年頭醫學沒那麼發達,脊椎關節炎沒甚麼特別的治療,主要靠消炎止痛藥和物理治療。老師告訴我們要提醒病人正確姿勢的重要,因為姿勢不好,脊椎便會變型,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當上助理教授之後,風濕科的發展跟讀書時已不可同日而語。生物製劑的出現,徹底地改變了關節炎的治療方法。霎時間脊椎關節炎的研究便有如雨後春筍,都在專注於如何提早斷症。我們組在這相關的話題發表了很多篇論文,主要是用磁力共振來診斷和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另外便是一些新的磁力共振方案,把原先的影像轉變成數據,好方便風濕科醫生作出客觀的評估。最近,我們的研究已發展到利用人工智能來幫助閱讀磁力共振。希望可透過這些工具來増加脊椎關節炎的個人化和數碼化發展。

我跟教授說,以前讀書的日子,他老是說脊椎關節炎沒什麼特別的治療。他會笑笑說難得我還記得。現在我講書的時候把以前的說法都改掉了,講解着各種新的治療方案。聽起來風濕科也好像有趣多了。

這兩年我們還用上了醫管局聯網的資料庫,分析了十多間醫院的數據。觀察到脊椎關節炎的病人會增加心臟病、中風、肺炎、和其他重要感染的機會。牛皮癬關節炎的患癌風險也比正常人倍增。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見到脊椎關節炎患者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重要性。另外,風濕科醫生也應鼓勵病人接受疫苗注射,以減少肺炎和各種嚴重感染的風險。

當然,我們相信要預防這一切的併發症,最基本的還是要把發炎的程度控制下來。病向淺中醫便是一個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