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災難|仲有免費鱔稿?關公咁易做?
我負責營運的一個健康網站,上星期收到一則留言,對方是一家公關公司,留言表示想聯絡某位腦神經科醫生,希望我們幫忙。
我翻查了一下,那位醫生其實只是幾年前出席一個罕見病發布會時,我們的網站報道過一次,甚至不是一個專訪。那麼,該家公關公司,為什麼會認為可以透過我們聯絡該醫生呢?又或反過來問:作為公關公司,要找一位有名有姓的專科醫生,應該有很「正路」的方法(包括直接踩上診所),在一個素無來往的網站留言要求幫忙真的比較奇怪,尤其我的網站和那位醫生根本沒任何關係。
這令我想起幾年前,我替一份免費報統籌健康版時,收到過不少公關電話,內容大同小異問:有沒有版位讓他們出免費鱔稿。來問的並不是小公司,包括一家龍頭級保險公司,和一家做很多廣告宣傳的中醫生髮中心。我當然一口回絕,心想,你們又不是NGO,做每件事都是為了盈利,為什麼我就要替你們免費宣傳呢?
老實說,從公關的角度,我認為上述都不合格,不啻是另一種「關公災難」。當中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好像沒有掌握傳媒最新的「玩法」,還停留在以前cold call幫忙,或想出免費鱔稿的年代。這其實是做醫療公關這一行的致命傷。
當然,我從經驗中可以分辨出,代表保險公司打來的是一家外判公關,他們打的是如意算盤——爭取到免費版位,但就向客戶(保險公司)收取公關費,變相淨賺。而代表中醫中心的公關,聽得出是in-house,希望「做到嘢」。但無論如何,近年媒體生態大變,早已沒有免費鱔稿這回事,作為想達到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公關,總該清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