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中醫如何治療助哮喘斷尾?附食療及防發作方法
哮喘是一種常見慢性支氣管過敏的疾病,約10%兒童及5%成人曾出現哮喘的症狀。天氣驟變﹑接觸致敏原;如花粉﹑灰塵﹑煙霧﹑空氣污染等刺激物都容易刺激哮喘患者的氣管,導致氣管收縮和炎症反應,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等症狀。病情嚴重時,呼吸愈趨急促和胸悶感加重,隨時危及生命。
中醫:哮喘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
中醫把哮喘歸於「哮病」的範疇,是一種反復的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痰伏於肺」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中醫認為肺主氣,肺氣通暢則呼吸自然,如果肺氣失調,痰液隨氣上升,使痰液附著於氣道,從而引起呼吸困難,肺氣上逆,痰隨氣而動,則會出現哮喘等症狀。
哮喘可以斷尾嗎?
哮喘是可以治療及其症狀是可以控制的。青少年患者,隨著氣血不斷充盈,腎氣越來越盛,除了西藥外,再配合適當的中醫治療;如中藥、天灸療法或拔罐以固本培元,再配合運動鍛鍊便可減少甚至令哮喘「斷尾」。
雖然中老年或體弱的患者因腎氣日漸衰退,加上慢性疾病影響很難完全根治哮喘,但仍要積極控制病情,避免進一步發展肺氣脹得危及生命的情況。香港於2016年因哮喘而引致死亡個案中,65歲及以上的長者便佔了 69%。
哮喘發作期-祛邪治標
哮喘發作時以痰阻氣道為主,故治療以祛邪治標,豁痰利氣;痰質清稀或帶泡沫狀的「寒痰」宜溫化宣肺;痰色黃稠的「熱痰」則要清化肅肺,如表證明顯者更要兼以解表。
哮喘緩解期-扶正固本
當哮喘症狀改善,進入緩解期時,就要注意扶正固本。以下一款茶飲,可在緩解期飲用。
「益氣化喘飲」;
材料: 北蓍1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 防風6克﹑炙甘草3-5片﹑ 水1000毫升 水沸後轉慢火煲半小時。
這是中醫一個小方「玉屏風散」的變化方。 《本草綱目》:「防者,禦也,……屏風者,防風隱語也。」中醫視防風有遮罩禦邪之功效。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補肺。炙甘草是甘草以蜜炙製成性味甘﹑平;能補脾和胃,益氣復脈,並可增加茶飲的甜味。
天灸療法助鞏固療效
除食療外 大家可以進行天灸療法。 天灸一年進行兩次;一次在夏季的「三伏天」另一次在冬季的「三九天」,三年共六次為一個完整療程。天灸療法是依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和「治未病」的思想,選用細辛﹑白芥子等辛溫之藥混合薑汁製成藥餅,貼於特定的穴位透過經絡作用,達到溫陽散寒﹑化痰平喘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