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天時的療法:天灸(二)|施卿卿博士
天灸對很多疾病的調理頗有助益。不過由於天灸藥貼是採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且略帶刺激性的中藥制作而成,因此可能會引起一些皮膚反應比如瘙癢、色素沉着、水泡等,而導致某些適宜用天灸療法的患者望而卻步。
就我的經驗而言,做天灸後出水泡的人相對較少見,而皮膚瘙癢、潮紅則較常見。起水泡者多因為其體內痰濕過盛才會出現,但起水泡者通常療效較顯著。皮膚瘙癢、潮紅的情況不一而同,有的人很輕微數日即可消退,而有的人較為明顯貼藥處會出現色素沉着并持續數月才消退,但因敷貼的穴位位於背部為主,因此基本上不影響儀表。還有很多患者敷貼後完全無皮膚反應。
影響天灸的療效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貼藥的時間,
二是藥物的配方,
三是穴位的選擇,
四是遵守貼藥後的禁忌,
因此要盡量聽從醫師的嘱咐以發揮最佳療效。
天灸的特點就是依天時而貼,故貼藥時間影響療效很容易理解。貼藥最好安排在初伏、中伏、末伏的當日(亦即「正日」),且以上午及中午貼藥較佳。如時間配合不了,則安排在邻近一兩日。曾經有几次三伏天遇上陰天落雨,天氣反而涼爽,有不少病人擔心天氣不够熱會影療效。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人的氣血分佈因應節氣而變化,只要在三伏天,體表的陽氣必然最旺盛,這才是天灸療效的基礎保障。
天灸的配方,通常以白芥子、甘遂、細辛、延胡索等辛溫袪痰化濕活血的中藥混合薑汁而成。藥物的選擇以地道藥材為最佳,薑汁的來源以老薑為佳。對於經常發作的哮喘患者加入麝香為佳。
根據我以往的經驗,穴位的選擇往往是影響療效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天灸可以根據病情、舌象、脈象的異常之處來選穴,以背部的腧穴最為多用,再配合胸腹部或四肢的其他穴位,以達致最佳療效。
貼藥之後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主要是忌口寒涼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發物。例如冷飲、雪糕、各種瓜類、魚生沙律、蝦蟹、牛羊肉等。這些食物有的性質寒涼與天灸藥性相反,有的含有容易導致過敏引致哮喘等疾病發作或導致皮膚瘙痒、出疹、生瘡的物質,故須禁食。
天灸雖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並非人人適宜。如是燥熱或濕熱性質的疾病、施治穴位表面有傷口或潰瘍等則不適宜進行天灸治療。對於不宜天灸或者是畏惧天灸可能導致皮膚反應的巿民,則可以考慮采用另一種方法來調理身體,那就是:曬太陽。古人說春夏養陽,在夏天適當多曬太陽,可以有效促進體內維他命D的轉化和鈣質吸收、減少「三高」和患癌風險,同時也有助於調節免疫力、改善睡眠。曬太陽同樣是充分利用天時之利,可以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天灸」,它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恩賜。不過要留意的是,夏天曬太陽宜在上午進行,避開中午陽光最猛烈的時段,做好頭面部的防護,以曬背部和四肢為主,曬後及時補充水分,防止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