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醫什麼病(十):痔瘡|施卿卿博士

45歳的陳女士有痔瘡史近十年了,她既有內痔又有外痔,屬於混合痔類型,因此既有大便後出血的症狀,又有痔瘡疼痛的問題,令她頗受困擾。

陳女士一週前因為與朋友聚會吃了辛辣食物再次引起痔瘡出血疼痛而前來就診。在服了以乙字湯為主的中藥五劑之後,陳女士的便後出血已經停止,疼痛也消失了,令她感到喜出望外。

痔瘡很常見,男女老幼均可出現,故有「十人九痔」之說,但以青壯年居多。痔瘡是由於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靜脈叢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者是肛門邊緣皮膚結締組織增生、肛管皮下靜脈曲張破裂形成的隆起物。

痔瘡常見症狀是:大便後鮮血、肛門痕癢、肛門疼痛、肛門團塊狀脫出和異物感。痔瘡的主要病因是長期反覆的便秘、腹瀉、長時間如廁等不良的排便習慣;久站、久坐、懷孕、反覆咳嗽使腹部壓力增加也是常見原因;此外熬夜、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嗜食辛辣食物、從事激烈運動、有吸煙習慣、肥胖、經常提起重物、或運動量不足有潰瘍病史者、酗酒及肝病病人也易發生痔瘡。

在治療上,在建議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之餘,西醫對症狀輕者通常採用局部外用藥物以緩解症狀,重者則會考慮手術,依據病情不同選用結紥、硬化治療、冷凍治療及切除等不同的手術方式。

而在中醫看來,痔瘡的發生是由於臟腑本虛尤其中氣不足為主,再加上便秘、久坐,飲食不當等而導致風燥、濕熱下迫腸道,氣虛下陷所致。由於對於病理機制的認識不同,因此,在治療方法上和西醫明顯不同的是,中醫對痔瘡的治療相當重視內服中藥方的調理。我在臨床上針對輕中度痔瘡的患者主要採用內治法,我自己偏愛的一首中藥方是乙字湯,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略作加減,對氣虛比較明顯的患者合用補中益氣湯,一般服用以後痔瘡出血、疼痛都能在數日內有效緩解。同樣中醫也有不少外治方法,既包括針灸,比如長強穴、承山穴就是治療痔瘡的常用有效穴;也包括中藥,比如可以用五倍子、苦參等中藥煎水熏洗;如果怕麻煩,還可以直接外搽具有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功效的藥膏,其中馬應龍痔瘡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中醫的肛腸科專科醫生也會採用塞藥和結紮等方法來治療痔瘡,只不過在香港受中醫專科發展所限較少使用。

對於痔瘡患者來說最大的困擾是復發問題,因此治療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減少痔瘡發作的誘因,包括多進食蔬菜水果、適當增加飲水量以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廁時間避免用手機、看報;避免熬夜;戒煙限酒;減少辛辣刺激食物;對於需要久坐或久立工作的人士,應定時起身活動或坐下休息片刻。除此之外,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提升臟腑的功能,也可以在一天的勞累工作之後進行溫水坐浴,可以減輕肛門的壓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痔瘡的防治均是有益的。

雖說痔瘡出血很常見,但是也要留意,除痔瘡以外,其他疾病亦可能出現大便帶血的徵狀,其中包括腸癌。如果發現大便帶血或肛門疼痛不適懷疑患上痔瘡的話,應及時徵詢相關醫生的專業意見,尤其是60歳以上的長者如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更應詳細檢查不可掉以輕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