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究竟是多喝水 還是少喝水?|徐大基中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夜晚飲水量經常有不同的見解。這看似不足掛齒,實則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不同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使得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而是要綜合多種因素進行分析。

晚上宜少喝水的情形

原則上,適量多飲水對身體有利。但如有腎病、腎功能下降,平時有水腫,或心功能不全者,則不宜多飲水,有時還需要限水。

從減少起夜次數方面考慮。對於睡眠質量差者或者老年人而言,夜間頻繁起夜會對睡眠造成嚴重干擾。晚上喝水過多會使夜間尿液生成量增加,從而增加起夜次數,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長期如此還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對於長者、行動不便者,夜間反復起身小便增加了跌倒骨折的風險,對於心臟功能差、血壓不穩定的患者,導致心血管意外的機會增加。

如經常便溏腹瀉的患者,要適當平均飲水,不可一次性飲水太多。為改善腹瀉症狀,則要適當減少飲水的量。但如果由於明顯的腹瀉而導致缺水則又要適當合理地補充水分。

晚上宜適當多喝水的情形

高血壓患者夜間適量飲水可避免血液黏稠,保持血液循環順暢,防止因血液濃稠而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有的晨起血壓特別高的患者,晚上適當喝水對改善次日晨起高血壓有些幫助。但如果合併有心功能不全等情況,則需要更謹慎控制飲水量。

夜間睡眠時血液流動緩慢,水分攝入過少會使血液更黏稠,易形成血栓。老年人、高血脂等血栓高危人群,夜間少喝水會增加心腦血管血栓形成風險,可能引發腦梗死、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

痛風患者由體內尿酸過高,尿酸鹽於關節等部位結晶沉積所致。夜間多喝水可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降低血液尿酸濃度。

腎結石形成與尿液中某些物質濃度過高析出結晶有關。多喝水可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草酸鈣、磷酸鈣等成石物質濃度,防止其在腎內結晶。而且,充足尿液沖刷能將微小結石或結晶排出體外,減少結石形成和增大,較小腎結石或可因此自行排出。

泌尿系統感染時,細菌在尿路繁殖。多喝水能增加尿液生成,頻繁排尿可沖洗尿道,清除尿路中的細菌和炎性分泌物,減輕感染症狀、促進炎症消退。膀胱炎、尿道炎患者夜間適量多喝水,有利於病情恢復。

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血液處於高滲狀態,會增加尿液排出量。夜間適當多喝水可補充因多尿而流失的水分,防止脫水,也有助於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另外,對於便秘患者來說,水分攝入不足會使大便乾結。夜間少喝水,經過一夜,腸道會進一步吸收糞便水分,使其更硬更乾燥,難以排出,加重便秘症狀,長期可引起腹脹、腹痛、肛裂等,影響生活質量。

睡前飲水量建議及夜尿問題

正常成年人每天飲水量約 1500 - 2500 毫升,但會因體重、運動量、環境溫度等個體差異而不同。炎熱環境或運動量大時,出汗增多,失水量大,饮水量需相應增加,可達 2000 - 3000 毫升甚至更多,以維持身體水平衡。

一般人群睡前 1 - 2 小時可飲 100 - 200 毫升水,既能補充夜間身體代謝所需水分,又不致因水分過多而頻繁起夜。若有夜尿問題,也不宜完全不喝水,可適當減少睡前饮水量,如控制在 50 - 100 毫升,並在睡前排空膀胱,減少夜間起夜次數。若患有痛風、腎結石、糖尿病、高血壓等需要注意夜間水分平衡的疾病,則應根據自身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適量飲水,同時採取措施減輕夜尿對睡眠影響,如睡前避免攝入咖啡因、酒精等有利尿作用的物质。此外,腎功能衰竭患者,適當多喝水有助於降低尿素、肌酐等指標,但飲水過多可能引起水腫。因此,需採取折中的方法,以不導致水腫為原則適當增加飲水量。

夜間口渴湯水

雪梨百合白木耳水

取雪梨 1 個,去皮去核切成小塊;百合 15 克,泡發好;白木耳適量,泡發後撕成小朵。將三者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 20 - 30 分鐘左右即可。

 

以上資料供參考,如有需要可諮詢註冊中醫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