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醫什麼病(二十):流感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施卿卿博士
患上流感時,除了服藥,發汗的方法、飲食種類以及休息是否足够,都與康復的速度以及是否徹底有着密切的關係。
首先是發汗的方法。流感的主要症狀發燒、怕凍、頭痛、肌肉酸痛等常常能隨着出汗而得到舒緩。因此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治療流感常常是通過發汗而取效的。如果發汗方法不當常常會導致治療效果事倍功半。
正確發汗有以下幾個要點:
1.服藥後應到床上躺着并蓋好被子焗汗。注意應側身臥而不是平臥。因為流感常常是風寒邪氣困阻於足太陽膀胱經,而這條經絡循行於人體的後頭、頸背腰部及下肢後方,平臥不利於邪氣外散。
2.開始出汗時要翻身左右側卧讓汗出勻,全身出汗後多翻身讓汗逐漸停止。
3.發汗的程度以微汗最佳。醫聖張仲景原話是這麼說的:“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服用退熱止痛西藥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常常出汗過多甚至大汗淋漓,在中醫來說這樣反而會導致病好得不徹底。
4.發汗時間以晚上為宜出汗後盡量不再起床,避免汗出後毛孔張開起床時再次感受風寒。可放一條毛巾在床邊,出汗後用毛巾擦乾直接睡覺。
5.汗出熱退後就不宜再服用有發汗作用的藥物。我就見過疫情期間有新冠患者服用多日的退熱止痛藥,每天大汗淋漓卻不懂停藥,導致氣血異常虛弱。
其次就是合理的飲食,包括如何正確食飯及飲水。流感或感冒時大多數人都會自覺地戒煎炸熱氣的食物和飲酒,但只戒這兩類是遠遠不够的。醫聖張仲景是這麼要求的:“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所以需要戒口的還有:
1.生冷,包括冷飲和水果、魚生、沙律、雪糕等,容易傷肺引發咳嗽;
2.粘滑,糯類比如粽子、年糕、湯圓和一些膠質食物如豬手、魚皮、燕窩、花膠等;
3.肉麵包括各種肉類、海鮮和炒麵、油潑麵等,這些相對米類都是比較難消化的;
4.五辛如大蒜、蔥、韭菜、辣椒、胡椒等,這些對咽喉都有一定的刺激性;
5.臭惡:各種腌菜、腌魚、臭豆腐、榴槤等。
看起來要戒口的食物確實多不容易記住,我們只要記住流感時飲食原則主要就是清淡,以粥、飯、米粉之類和青菜為主,特別是發燒時吃粥可以幇助發汗,腹瀉時吃粥可以幫助止瀉。因為流感時身體調動正氣去體表袪除病邪,內部的正氣反而相對不足,消化力較低,因此要吃清淡一點避免加重胃腸道的負擔。這些戒口有點嚴格,現在很多人無肉不歡,因此我會稍微放鬆一下戒口的要求,允許病人吃少量清蒸肉餅或蒸魚之類的。
同時還要注意病剛好的幾天仍需要清淡飲食。如果病剛好就大魚大肉,那麼病情是很容易反覆的,這種情況在中醫裏就叫做“食復”,這也是現代很多人流感、感冒多日反覆不愈的常見原因。
飲食方面還要注意的是正確喝水。大家都知道發燒會消耗體液,需要補充流失的水分,因此發燒生病時大多會刻意地多飲水。但是喝水一是要喝溫水,不能喝冷水或冰水,其次是要分多次補充水分,切忌一口灌下一大瓶水,也要避免完全没有口渴的感覺卻還逼自己一杯一杯地喝水,這樣很容易衍生新的問題:水飲病,會導致眩暈、心悸等其他症狀。除了腹瀉頻繁需要補充含糖及盐的水之外,一般流感還是以飲清水最為適宜,同時最好暫停咖啡、奶茶、氣水等以減少咳嗽的發生。
還有就是需要足够的休息。休息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有效地啓動自愈力去對抗疾病。很多人都試過,剛出現頭重身痛疲乏或者低熱時好好地睡上一天,有時甚至連藥都不用吃病就自己好了。一般人剛生病時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好好休息一兩天,卻往往忽視了病剛好的幾天仍然需要休息不可過於疲勞。如果病剛好就馬上進行較重的體力勞動、運動、熬夜工作以及性生活等,是很容易導致疾病反覆的,這在中醫就叫做“勞復”。因為當病剛好時身體的正氣仍然是較虛需要點時間修復,此時不可過度勞累進一步消耗正氣。
此外,大家都知道出現流感時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避免病毒在家庭成員間的傳播,因此需要經常開窗通風。但是要留意通風時應避免讓患者吹到風,天氣熱時如使用冷氣、風扇,同樣也要避免讓患者直接吹到風與冷氣,以防再次感受風寒。
如果大家能留意以上要點,相信會讓流感的治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