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AI 十年內取代醫生?
AI(人工智能)勢頭火速覆蓋全球,世界又面臨一次翻天覆地的轉變。微軟創辦人蓋茨早前更表示,展望未來十年,「無論是優秀的醫療建議,或是優秀的輔導,都將變得免費而普遍」,一般解讀他的意思就是醫生和教師這兩個職業,未來十年內就可能被AI所取代。
蓋茨同時又指出,某些類型的工作或許永遠不會被AI取代,例如運動員,因為「大家可能不想看機器人打棒球」——這句「補鑊」有一定道理,但同時和「取代醫生和教師」的說法,也存在著互相矛盾。
從技術角度,AI擁有比任何教師更豐富的知識,輔導小朋友甚至博士生都應無問題。同時,AI亦可擁有最深厚的醫療知識,甚至最靈巧的機械臂,治病、做手術一定沒問題,洗傷口、縫針等更是小菜一碟。
然而,正如人們不會喜歡看機械人踢足球,醫療這專業,技術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病人(受眾、消費者)。AI代替醫生,收費多少?貴的話,根本無法普及。集中做富人生意?更難了,你若是蓋茨,有過千億港元身家,你會願意讓AI替你治病和開刀嗎?還是寧願找一個國際知名的專家,即使他收取天價?
其他不容易由AI取代的情況還包括:腫瘤科專家,為什麼大家手上都拿著同樣的化療藥、標靶藥、免疫治療藥,但運用起來大不相同,有些專家治癒率特別高?這就是經驗,甚至是靈感。AI的學習能力當然無可置疑,但能否學會這些靈感,還是後話。更遑論,現代人精神科問題十分多,若AI取代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和病人傾偈,聆聽病人心聲,你覺得病人會獲得安慰還是會更焦慮和沮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