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荒郊重拾歡樂 隱世梅子林 古村復興|慢讀樂趣
發佈時間:03:00 2023-01-17
年又過年,經過早前大假出外旅行經驗,好多朋友話,今次不如本港遊好過,有乜好介紹?約定大家過年去網上走紅的沙頭角梅子林,觀賞客家歷史文化。
三位作者是文化保育人士,難得為香港古文化保育出力。早前有電視台介紹梅子林是郊遊好去處,這片最早建於1661年的客家村落,原來周圍有好多如幻如仙,又似武俠小說的原生態景色,於是網上一傳十,十傳百,傳到我的社交平台去,更巧是剛讀到這本花了兩年時間資料搜集及記錄的文獻式著作,於是立下「不到梅子林非好漢」的心願,新年有緣大家梅子林見。
樓房荒廢 村民參與保育
入鄉問俗,去到這個文化保育郊遊的打卡點,大家要有少少基本背景知識,簡介如下︰「沙頭角梅子林是位於山腰的客家村落,擁有300多年歷史。村民均姓曾,在最繁榮的時期共有十六戶,上百人居住。村內至今仍能找到祖先首建的茅屋遺址,以及傳統客家建築的布局。」
從本書所見數量甚多的實景拍攝,很多古村樓房已經倒塌了,不過,作者們用文化還原這條村的原貌,以及來這裏參觀的看點︰「兩排順應山勢而建的村屋,前有香港已屬少見的大規模梯田,後有高山和風水林。1970年代,少壯一代外出謀生,梅子林人去樓空,昔日熱鬧的景象不再。近年,不少村民積極回村打理,加上村內恢復電力供應,重新鋪設由荔枝窩通往梅子林的道路,荒廢已久的古村漸漸回復生氣。」
文化遺產 十年一次打醮
我是社會科學院學生,讀書時跟一班隔籬班的同學,參加暑假一個新界文化Project,地點是大埔,當時由一位助教帶隊,最重點的學習是搜集某村十年一次打醮的民間慶典,這是一個很大型的鄉土文化活動,即使散居到「天涯海角」的海外村民都會回來一聚。
本書也有介紹梅子林村的打醮(又稱為太平清醮),最近一次是2019年,「打醮的主要目的在於潔淨社區,祈求風調雨順。」其中的情節,令我產生回帶倒看當年的感覺,滿滿是年輕時的記憶。「醮期一連四天都設有日間法事、中午素筵、晚間粵劇的儀式……還有送吉澳的天后、各村來訪客家麒麟及醒獅。」以上都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平日寧靜的鄉村,熱鬧足一星期,村民、遊人都能感受強烈的儀式感。」大家錯過了去參觀梅子林村上一次的打醮,無問題,十年一次,有興趣就2029年去看看了。人生幾多個十年?我當年參觀大埔那條村的打醮是個未畢業的學生,說着說着,由中佬再到下一站資深市民,時間在身邊不經意的流過。
本書不是郊遊指南,而是更有深度的成果分享,是項研究名為「慶春約梅子林鄉郊保育及復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作者介紹,「本書是此項目的成果之一,共分五個部分,首部分回顧梅子林的歷史發展、節令文化,以及由村民口述往事,呈現梅子林昔日生動的面貌。第二個部分記錄村民和研究團隊撿拾和處理古物的過程,包括清洗整理、量度及登記尺寸、攝影記錄、儲存及編目等,以重塑古村的故事與生活空間。」
春節遠足 認識客家村落
第三及第四個部分是法律常識介紹,也有對政府相關保育政策作出評論。最後的部分是研究成果的精華,作者根據在梅子林實地考察的經驗,從文化景觀歸納出客家村六大類主要文化元素。
關於如何去梅子林遠足的資料很多,大家做好功課,春節一齊行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