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行會成員出席率 連續4年「無人問津」
發佈時間:09:04 2025-04-11 HKT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一連數日舉行特別會議,審核2025/26開支預算,議員今年合共提出近3900條書面問題,創下近4個立法年度新高。每年特別財委會,皆是讓議員、傳媒及公眾更好了解政府政策細節的機會,例如部門人手編制、開支、措施成效等,這也是立法會行使監察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
議員提問範圍廣泛,由公共財政、公務員薪酬、18區日夜繽紛開支,到2元乘車計劃、「牛肉乾」數目、訪港旅客數字等,包羅萬有。今年勞福局及文體旅局成為「大戶」,合共接獲逾720條提問。不過,近年個別政府部門逐漸變得「乏人問津」,議員甚少提問,例如過去4年已沒人問及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的出席率。
行政會議作為行政長官智囊,協助特首作出決策,每周開會一次,目前行會有16名非官守議員,每月酬金約85000元。行會奉行集體決議,會議內容必須保密,在董建華和曾蔭權任特首年代,政府一直不公開行會成員出席率,即使有傳媒查詢,當局亦以機密為由不提供。不過自2014年起,政府開始提供數字,讓外界得知誰人最勤力或缺席最多,以及避席次數。
翻查紀錄,對上一次有議員在特別財會問及行會出席率已是2021年,分別是鄭松泰及梁美芬,數字顯示2018年至2020年間,絕大部分行會成員出席率達九成以上。不過改制後的立法會,至今未有人就此提問。
行會相關提問,在財政總目下屬特首辦常秘的管制人員分項。其實不止行會,近年議員就審計署、申訴專員、廉署的提問亦偏少。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向筆者表示,行會成員出席率不影響行會整體開支,她沒具體統計自己出席率,過往缺席主要是因為外訪。她強調,行會成員工作不止是周二會議,還有周一的預備會,召集人也要主持每月一次與社會賢達交流的午餐會,以及代表政府出席不同儀式。
行會成員湯家驊則指,理論上行會會議安排及內容是機密,不能公開,但未聽過出席率是機密。他稱據個人初步統計,每年最多缺席3至4次會議,主因是遇上法庭案件工作或休假。
有資深議員私下表示,沒聽聞當局有「溫提」減少提問有關行會出席率問題,認為既然出任行會成員,「大家都預咗外界會好關心你表現。」他估計,較大機會是議員助理準備題目時沒此意識,議員本身重視程度也不高。曾任中策組首席顧問的劉兆佳則指,行會既然是特首私人顧問,特首對他們的表現和作用應該最清楚,也會有要求,倘有人經常缺席會議,相信特首也不會讓該人繼續留在行會,因此認為公開出席率與否並非重要。
不過,近年社會關注立法會、區議會的出席率和表現,甚至是發言次數,而行會成員的權力、地位更高,同樣涉及公帑,公眾希望了解其值勤表現,也是合理不過的要求。
行會秘書處昨晚回覆指,行會於2022年7月至去年12月共舉行88次會議,討論了472個項目。行會非官守議員在此期間的出席率為85%至99%,與上一屆行會的出席率87%至99%相若。至於因涉及利益衝突而須避席的總次數為146次。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