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教科書難做 轉攻新市場 牛津年收三億回饋社會

       今年為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成立五十周年,一家公司能在港屹立半個世紀絕非易事,其副區域董事總經理麥嘉隆認為成功全憑好人才及好產品。他稱,出版業有如本港經濟的寒暑表,深受經濟影響,其中教科書生意就愈來愈難做,唯有致力拓展教科書以外的市場,如出版普及書籍及發揮牛津大學強項開發兒童英語書籍。通過各種發展策略,麥嘉隆成功帶領公司年收三億,當中的盈利均會回饋牛津大學作育英才。記者:鄭斯虹攝影:鄭劍峰
      牛津大學出版社為牛津大學其中一個部門,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大學出版社,於一四七八年出版首本書籍,香港辦事處則於一九六一年成立。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副區域董事總經理麥嘉隆稱,該公司雖以商業形式運作,生意額每年達三億,卻屬非牟利機構,每年都會將所有盈利用作牛津大學的獎學金及研究基金,促進學術發展。
      北望神州尋新商機
      出版社主要出版各級教科書,每年約有七十萬名香港學生及約一千五百萬名內地學生使用。九十年代起,出版社更開始在本港出版中英文普及書籍。麥嘉隆表示,出版社生意很受經濟影響,「經濟差,顧客的購書欲也會下降,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沙士時期,生意出奇地好,因家長們都擔心衞生問題不敢買二手書。」
      很多人都認為書商經常加書價,想必賺得盤滿鉢滿,麥嘉隆卻稱,近年學生人數銳減,課程又經常改動,書商根本難以回本,故教科書這一項業務要賺錢甚難。不過要開拓賺錢業務也不容易,「牛津大學出版社要遵從推動教育、薪傳文化的成立宗旨,只可出版學術文化書籍,但在本港市場最賺錢的卻是旅遊、愛情及烹飪等主題的書籍。」
      為了增加出版社收入,麥嘉隆說,出版社近年致力拓展內地市場,「我們與內地出版社合作,為對方提供內容,對方則負責分銷及推廣,因內地的銷量比香港大得多,這個合作方式可說是成本低利潤高。」
      專家打造英語課程
      現今家長都視子女如珠如寶,願意大灑金錢讓子女學英語,麥嘉隆認為英語一向是牛津的強項,故決定善用此長處,於○七年從英國引入當地專家設計的「牛津RWI英語課程」,望藉此拓展家庭市場。這課程以原音拼合法貫通聽、說、讀、寫四大範疇,讓小朋友掌握準確發音,打好英語基礎,「這個課程曾為英國教育界帶來很大反響,引入本港後亦被多所本地及國際學校採用。為鼓勵學習原音拼合法的小朋友,我們今年選出七名表現優異的學生,請他們免費到英國牛津大學交流。」
      今年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該公司曾於四月舉辦大型展覽慶祝,展出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博物館價值連城的典藏,包括於四百年前面世的聖經以及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第一版《牛津英語大詞典》等。麥嘉隆笑說,該展覽反應熱烈,約有三萬多名市民參觀,並看到不少參觀者邊看展品邊做筆記,十分認真。他說,有市民更把展品看得非常仔細,「有市民參觀後致電郵向我們查詢為何三百年前的字典內,字母「s」都寫成「f」,其實那個並非「f」字,而是「長s」,即是「s」在古代的寫法 。」
      出書帶來滿足感
      擁有二十四年銷售及市務管理經驗的麥嘉隆,九十年代開始先後在多家企業擔任管理人員,大多為快速流動行業,負責口腔護理用品及樽裝水等產品。他綜合多年的營銷心得指,與消費者溝通要精簡,宜抽出一兩個最切合顧客需要的重點,集中火力打入顧客內心。
      重視員工培訓
      他說,現在從事出版行業與以往最大分別是快速流動行業的新產品只消幾個月便能面世,但出版一本好書卻往往要花上兩、三年時間。不過他卻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出版教科書可幫到學生學習,有時我更會走進課室觀看學生使用教材的情況,看到學生成績有進步,讓我十分感動。」能加入充滿書香的工作環境,愛看書的麥嘉隆笑說:「很開心可以免費大打書釘,不過因為忙碌,怎麼看也看不完公司內的書海。」
      麥嘉隆重視培育員工,故兩年前想出了「調職計劃」,先後派出多名員工往不同部門及其他公司工作,如電訊公司及公關公司等。他解釋,出版業是傳遞知識的行業, 從事此行業須對各方面有廣闊認識,最重要夠「八卦」。「這個計劃能讓員工認識其他行業,回來後再與同事分享經驗,增廣大家的見聞。」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牛津大學出版社副區域董事總經理麥嘉隆認為,成功全憑好人才及好產品。
■牛津大學出版社副區域董事總經理麥嘉隆認為,成功全憑好人才及好產品。
■牛津大學出版社強項是開發兒童英語書籍。
■牛津大學出版社強項是開發兒童英語書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