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謙虛態度迎接挑戰 大家樂新總裁望「做足一百分」

       羅開光在大家樂家庭中成長,一九八二年加入集團,先到新加坡拓展市場,一九八五年回港便專責集團整體業務發展、營運與內部管理。九十年代,他主導集團策略性收購意粉屋、利華超級三文治等餐廳,為集團建立多品牌發展策略,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可謂漸露管理光芒。記者:劉愛婷攝影:黃永俊
      大家樂近來被指「蠱惑加價」、「食物縮水」,成為城中熱話。羅開光甫上任,隨即要迎接一大堆管理的挑戰,更要面對社會上的反對聲音,無疑是絕對考驗「腦」力。他只堅持說:「我會帶領集團和員工明白,面對困難是必然的,最重要是我們要承認挑戰,以謙虛的態度聆聽意見,找出問題,參考別人的優良之處,群策群力積極改進,我深信最後一定能跨越難關。」
      服務三十年 歷盡變遷
      新人事新作風,外界難免會比較他與陳裕光的管理風格,他微笑後答道:「我認為毋須比較,其實大家樂文化並非屬於個人,而是屬於整個社會,我們必須了解市場需求、關心員工等,才可發揚集團精神。無論管理者是誰,我們仍會秉承大家樂的精神工作。」他那充滿信心的語氣,為未來「做足一百分!」整裝待發。
      從一九六八年正式於銅鑼灣糖街開業的首間大家樂快餐店,發展至今擁有逾一百四十間分店的連鎖快餐集團,羅開光見證着每個變遷,「七、八十年代,香港工、商業經濟起飛,工廠放棄『包伙食』,當時大家樂的飲食文化,只為滿足香港人忙碌工作的需求。八十年代,大量婦女投入勞動市場,我們便開始提供鐵板餐、晚間即炒小菜等,應付『無飯家庭』的晚餐需要。九十年代後,新市鎮的出現,我們就進駐屋邨商場,隨不同年代的飲食文化,完善零售網絡。」
      作為快餐一哥,食物固然重要,他強調食品管理必須與時並進,「七二年的佐敦分店,為了方便人們乘搭交通工具,當時大家樂只賣薯條、漢堡飽等小食,我仍記得洋蔥煎得濃郁的香氣,充斥街道,成為大受歡迎的快餐。隨着港人生活質素不斷提升,我們也要定期改善食物種類和味道,滿足客人的要求。」
      食品管理與時並進
      回想過去沙士、金融海嘯等困難時期,很多企業相繼倒閉,大家樂卻屹立不倒,更成功轉危為機,「當時經濟蕭條,不少中產人士都轉吃快餐,但他們普遍覺得快餐好cheap,為了消除這些負面感覺,我們投放資源裝修,把傳統的白桌子和膠椅,換成簡約的木製桌椅,並添置擺設,營造高級咖啡店的格調,提供價廉物美、舒服的用餐環境,除了提升品牌形象,也創造大量商機。」
      引特色美食拓商機
      香港快餐業競爭愈趨激烈,除了從店舖裝修上,提升品牌形象,未來他將繼續積極拓展集團業務,「現在我們既要面對本地挑戰,更要應付國際性競爭,銅鑼灣就是最佳借鏡,這一帶的零售業變得複雜,有不少國際品牌進駐,未來我們必須針對顧客需求,創造更多品牌,引進特色美食,拓展生意版圖,才能提升競爭力。」
      親民老闆 重視員工交流
      羅開光是親民老闆,多年來一直堅持巡視店舖,吸取顧客和員工的意見,「每次巡舖我都不會穿西裝,只是普通打扮,為了到不同分店了解客人需求,我曾經一天吃四、五個早餐,有次更試過與一群太太交流意見,在餐廳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過程十分難忘。」他深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不二法門,更不時視察其他集團的快餐店,好的學,壞的改,不斷完善大家樂。
      燦爛笑容常掛臉上是他的招牌,經常爭取與員工見面,並握手噓寒問暖。有不少員工主動上前打招呼,他都能一一喊出他們的名字,「我見證着很多員工從年輕至今,一直為集團服務,每次巡舖,我都會關心他們的需要,例如有位女收銀員,從她二十五歲加入大家樂,我便看着她成長,還記得一九八九年她初出茅廬,便贏得了公司的收銀員比賽金星獎。」
      他與員工們猶如老朋友,每次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大家樂精神是要關懷員工,提供平台讓他們自由發揮,我們對員工好,他們自然對客人好。每年我們更有分紅制度,獎勵員工,增加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和信心。」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大家樂創始人羅騰祥之子羅開光,本月起出任集團首席執行官。
■大家樂創始人羅騰祥之子羅開光,本月起出任集團首席執行官。
■羅開光強調,以謙虛的態度聆聽意見,找出問題,迎接未來的難關。
■羅開光強調,以謙虛的態度聆聽意見,找出問題,迎接未來的難關。
■羅開光與員工們猶如老朋友,經常爭取與員工見面交流。
■羅開光與員工們猶如老朋友,經常爭取與員工見面交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