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堅持實行「林漿紙一體化」亞洲漿紙蛻變成環保企業
在講求環保的年代,作為全球製漿造紙企業龍頭的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提倡「你用紙,我種樹。」以科學打造人工林,實行「林漿紙一體化」,從種樹、製漿、造紙、包裝到運輸,全部慳水慳電,更轉廢為能,利用製紙漿產生的廢水養魚,蛻變成更環保的造紙企業。其東北亞區域營銷總監黃錦福(Tim)高興表示,公司原計劃的「二○二○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已提前至今年陸續達標,領先步向綠色造紙文化。記者:劉愛婷攝影:蒙俊雄
亞洲漿紙於去年六月推出的「二○二○可持續發展路線圖」有了重大突破,這項計劃已由二○二○年,提前至今年前完全棄用天然林,改用人工林為造紙供應鏈,Tim更高興透露,在印尼的高保護價值森林,今年二月已跟不少供應商達成協議,較原訂時間再提早兩年達標,「我們不會砍伐天然林,亦不會與利用天然林生產商品的供應商合作。」
九九年,Tim加入亞洲漿紙,被派往上海總部,開拓內地市場。他三十一歲做副總,三十四歲成為CEO,集團現有逾十萬名員工,Tim管轄的地區,銷售團隊約有五百多人,遍佈中港台、日本,「現在擔任東北亞的營銷總監,主力負責香港、日本、台灣和韓國市場。」
大西北開荒一路向南攻
九十年代,中國是進口紙大國,約四成紙張依賴外國進口,Tim打着「取代進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旗號,從大西北開始,在四川、成都、重慶做開荒牛,一路南下,從用紙最落後的地方,逐步建立高質紙品文化,內地更成為全球最大的造紙國,「以前內地有部份地方的廁所,只用鐵鈎吊住一疊報紙當廁紙用。由國家管理的四川出版社,當時仍用很粗糙的竹漿紙印刷,我們慢慢游說,分享新理念,才成功引入高端造紙技術。」
現時中國用紙量約為四百萬噸,但產能有七百萬噸,多了三百萬噸紙品可出口至逾一百五十個國家,Tim見證着內地造紙業的變化,更令外國客戶跌破眼鏡,「我們游說美國出版社到內地設廠,他們看見我們的紙廠,驚訝我們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造紙機,以前造紙十萬噸已是大戶,但現在造紙沒有五十萬噸,就不要開紙廠。」從北到南,現在更進軍日本、韓國,Tim帶領的東北亞紙品市場,可謂穩紮穩打。
紙品要求不斷提高,造紙技術亦趨高端化,Tim表示,公司堅持「林漿紙一體化」,實行環保造紙,「我們直接把濕漿放入紙機,毋須把漿烘乾壓成片就能造紙,節省煤、電等能源,過程環保。」他又說,公司力推科學營林,在中國擁有三十二萬公頃人工林,面積約有三個香港這麼大,在印尼的人工林,每日約種一百萬棵樹,面積更是內地的三倍,加起來約有十二個香港這麼大,「我們是全球首間百分百做到人工林的原材料,即使歐美亦無可媲美。」
斥資60億人幣環保系統
他續指,內地的人工林每年可吸收約八百萬噸二氧化碳,約可抵銷一百四十萬輛車的碳排放量,故植林有助保護環境,「我們的林地、漿廠、紙廠,均提供一條龍服務,減少運輸過程和碳排放。」國際標準造一噸紙需要十多噸水,但Tim自豪說,他們的造紙廠只要八噸水就可造紙,絕對是慳水慳電。
亞洲漿紙更斥資六十億元人民幣,在內地建設廢水處理、空氣淨化等環保系統,Tim更指,造紙廠設有環保水池,百分之九十五的廢水可循環再用,「由於水池通往長江,連野生魚都游入我們的環保池。」
他又說,外國每年人均用紙量是二百五十公斤,亞洲則低於一百公斤,亞洲市場發展潛力龐大,「今年廣西將增加一百萬噸產能,寧波亦有新紙機BM4在兩年內投產另外一百萬噸。」
日本地震股東爽快捐一億日圓
亞洲漿紙的管理文化講求以人為本,Tim記得「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一句話:「公司同時扮演着社企的角色。」前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讓他體會至深。他憶述,當時只撥了一通電話給公司股東,他們便爽快答應捐一億日圓賑災,「我們看到當時災區小孩心靈受創,曾考慮送A4紙、畫冊給他們,以畫畫抒發情緒,最後因災區物資短缺,我們決定捐贈廁紙。」短短一星期,他們生產了不少生活用紙送往災區,更邀請日本同事到災區幫忙分發物資,「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增加了員工的歸屬感。」
Tim又說,地震後日本分公司要實行家居辦公室,每天通知客戶送貨情況,三日內快速回復送貨服務,一個月內所有物流送貨服務也回復正常,跟日本客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當時有些同事為了迅速處理客戶定單,更會踩單車或走路返工,他們用心的服務,客戶是感受到。」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亞洲漿紙東北亞區域營銷總監黃錦福表示,集團今年前完全棄用天然林,改用人工林為造紙供應鏈。 ■黃錦福指九九年加入亞洲漿紙,被派往上海總部,開拓內地市場,他三十一歲做副總,三十四歲成為CEO。
亞洲漿紙於去年六月推出的「二○二○可持續發展路線圖」有了重大突破,這項計劃已由二○二○年,提前至今年前完全棄用天然林,改用人工林為造紙供應鏈,Tim更高興透露,在印尼的高保護價值森林,今年二月已跟不少供應商達成協議,較原訂時間再提早兩年達標,「我們不會砍伐天然林,亦不會與利用天然林生產商品的供應商合作。」
九九年,Tim加入亞洲漿紙,被派往上海總部,開拓內地市場。他三十一歲做副總,三十四歲成為CEO,集團現有逾十萬名員工,Tim管轄的地區,銷售團隊約有五百多人,遍佈中港台、日本,「現在擔任東北亞的營銷總監,主力負責香港、日本、台灣和韓國市場。」
大西北開荒一路向南攻
九十年代,中國是進口紙大國,約四成紙張依賴外國進口,Tim打着「取代進口、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旗號,從大西北開始,在四川、成都、重慶做開荒牛,一路南下,從用紙最落後的地方,逐步建立高質紙品文化,內地更成為全球最大的造紙國,「以前內地有部份地方的廁所,只用鐵鈎吊住一疊報紙當廁紙用。由國家管理的四川出版社,當時仍用很粗糙的竹漿紙印刷,我們慢慢游說,分享新理念,才成功引入高端造紙技術。」
現時中國用紙量約為四百萬噸,但產能有七百萬噸,多了三百萬噸紙品可出口至逾一百五十個國家,Tim見證着內地造紙業的變化,更令外國客戶跌破眼鏡,「我們游說美國出版社到內地設廠,他們看見我們的紙廠,驚訝我們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造紙機,以前造紙十萬噸已是大戶,但現在造紙沒有五十萬噸,就不要開紙廠。」從北到南,現在更進軍日本、韓國,Tim帶領的東北亞紙品市場,可謂穩紮穩打。
紙品要求不斷提高,造紙技術亦趨高端化,Tim表示,公司堅持「林漿紙一體化」,實行環保造紙,「我們直接把濕漿放入紙機,毋須把漿烘乾壓成片就能造紙,節省煤、電等能源,過程環保。」他又說,公司力推科學營林,在中國擁有三十二萬公頃人工林,面積約有三個香港這麼大,在印尼的人工林,每日約種一百萬棵樹,面積更是內地的三倍,加起來約有十二個香港這麼大,「我們是全球首間百分百做到人工林的原材料,即使歐美亦無可媲美。」
斥資60億人幣環保系統
他續指,內地的人工林每年可吸收約八百萬噸二氧化碳,約可抵銷一百四十萬輛車的碳排放量,故植林有助保護環境,「我們的林地、漿廠、紙廠,均提供一條龍服務,減少運輸過程和碳排放。」國際標準造一噸紙需要十多噸水,但Tim自豪說,他們的造紙廠只要八噸水就可造紙,絕對是慳水慳電。
亞洲漿紙更斥資六十億元人民幣,在內地建設廢水處理、空氣淨化等環保系統,Tim更指,造紙廠設有環保水池,百分之九十五的廢水可循環再用,「由於水池通往長江,連野生魚都游入我們的環保池。」
他又說,外國每年人均用紙量是二百五十公斤,亞洲則低於一百公斤,亞洲市場發展潛力龐大,「今年廣西將增加一百萬噸產能,寧波亦有新紙機BM4在兩年內投產另外一百萬噸。」
日本地震股東爽快捐一億日圓
亞洲漿紙的管理文化講求以人為本,Tim記得「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一句話:「公司同時扮演着社企的角色。」前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讓他體會至深。他憶述,當時只撥了一通電話給公司股東,他們便爽快答應捐一億日圓賑災,「我們看到當時災區小孩心靈受創,曾考慮送A4紙、畫冊給他們,以畫畫抒發情緒,最後因災區物資短缺,我們決定捐贈廁紙。」短短一星期,他們生產了不少生活用紙送往災區,更邀請日本同事到災區幫忙分發物資,「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增加了員工的歸屬感。」
Tim又說,地震後日本分公司要實行家居辦公室,每天通知客戶送貨情況,三日內快速回復送貨服務,一個月內所有物流送貨服務也回復正常,跟日本客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當時有些同事為了迅速處理客戶定單,更會踩單車或走路返工,他們用心的服務,客戶是感受到。」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最Hit
荃灣汀九村33歲女子遭扑頭強姦 警拘25歲男友
12小時前
73歲郭鋒走出喪妻陰霾因「再婚」!與歐陽佩珊再立婚約 回家後必定做一件事
2024-11-17 20:30
黃翠如懷孕獲圈中好友送祝福!馬國明留言又惹揣測 蕭正楠回覆令湯洛雯無語
2024-11-17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