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食經——三文治

三文治是以英國人約翰.蒙特驕(John Montague)命名,他是英國三文治鎮的伯爵(Earl of Sandwich)。賭博在十八世紀是英國上流社會普遍的娛樂活動,一七六二年這位伯爵參與一整天的賭局,不願意離開賭枱,結果命令隨從準備兩片塗上牛油的麵包,並把一塊切片牛肉夾在兩塊麵包之間。這樣他就不必離開賭枱,卻又能夠不失優雅的邊吃邊賭。其他賭客都跟隨他的做法,「三文治」漸漸成為一種流行的小食。
  其實在十八世紀之前,歐洲及中東等地已經有把麵包夾着餡料來吃的菜式,但把「麵包片夾住餡了料」發揚光大的卻是英國人。三文治流行的早期,通常在夜總會或賭廳之類的娛樂場所出現,好讓人們快快填飽肚,繼續快樂時光。
  到了十九世紀,晚餐變得比午餐更豐富,人們經常把晚餐剩下的烤肉翌日用來製作三文治,三文治漸漸成為主流食物。隨着現代社會工作繁重,人們的家居跟工作地點距離拉長,三文治成為大眾喜愛的午餐。
  「洪瑞珍」三文治是台中的著名品牌,那四片麵包夾着火腿、蛋片和芝士,加點沙律醬,誰都懂得做,不知為何成為台中名產。但據朋友說:洪瑞珍就等於香港的「鳳仙」雪條,是昔日物資貧乏時的美食,是一整代人的集體回憶。
  不論是三文治、漢堡包,還是熱狗等快餐食品,它們都可以用手拿着吃,不論是電影院內、辦公室和火車車廂內,甚至正在駕駛中都可以進食。這些方便的食製正好配合工業革命,人們不用每一餐都花時間煮食,釋放更多勞動力,工作更有效率。這也正好解釋了當今西方幾個領先工業國:英國、美國和法國,都流行快餐。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