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禾蟲過造恨唔返|摩登食經

饞嘴的人在香港很幸福,能夠吃到歐洲各種芝士、日本豐州市場直送的海鮮,只要不嗇腰間錢,甚麼山珍海錯都有。不過最荒謬的是香港竟然吃不到珠三角的禾蟲。

禾蟲的學名是疣吻沙蠶,生長於鹹淡水交界,棲息於稻田的沙泥底,常見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故此順德、番禺和中山等地方都有吃禾蟲的傳統。

「特級校對」陳夢因先生說故事:一位婦人喪夫,以道教儀式舉行喪禮,新寡婦人跟隨南巫先生到有水井的地方「買水」。婦人拿住面盆行到街角,遇到挑擔叫賣禾蟲的,婦人着南巫先生稍候,身着縞衣素服的婦人不慌不忙的走向賣禾蟲販商,買了半盆禾蟲拿回家去,倒到盛器內,再拿面盆出門,繼續哭哭啼啼的完成儀式。

從上述故事可以看到傳統民謠「老公死、老公生——禾蟲過造恨唔返」的確不假。每年春秋都是禾蟲當造的季節,珠三角的農家菜食肆經常把鮮活禾蟲放在舖面作招徠。

禾蟲製作簡單:若禾蟲仍然鮮活,可以餵點生油,禾蟲會喝下生油而漲到胖胖的,然後把禾蟲放在瓦缽中,下鹽,禾蟲遇鹽就會溶化成漿。把雞蛋、粉絲、陳皮末、蒜蓉、燒肉粒到禾蟲漿中,隔水蒸熟,再烘烤至焦香。遇上大條的禾蟲,可以直接落鑊生炒。

港府曾經以衞生理由禁止售賣禾蟲,不過那已經是久遠年代的事,今天已經沒有禁令,可是卻從未在香港的街市或食肆看見禾蟲。

雖然昆蟲並不屬常見的食材,但法國勃根地的蝸牛還不是令一眾老饕趨之若鶩?禾蟲味道飽滿,令人一吃難忘,實在是被忽略了的美食。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