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兔年說兔|摩登食經

先跟讀者拜年,祝各位春節愉快、身體健康。

今年是兔年,對廣東人來說兔肉並不是一種尋常食材,加上流行文化普遍把兔子包裝得可愛而聰明,年輕一輩甚少吃兔。

不論在歐洲、日本和中國,兔子都是上佳的美食。清代《食憲鴻秘》就有「兔生」一味:把兔肉去骨,切成小塊,用淘米水浸泡捏洗淨瀝乾,把大茴香、小茴香、胡椒、花椒、蔥花、油、料酒和醋放在鍋裏燒開,再加入兔肉一併烹煮,煮熟後上碟。時至今天,兔肉在四川還是很流行,「麻辣兔頭」是成都著名小吃,「爆炒兔丁」、「干鍋兔肉」都是流行的食製。

兔子可分為野兔和飼養的家兔,野兔又可以分野兔類和穴兔類,野兔體形比穴兔大。在法國,野兔有「野味皇后」之稱,三至八個月大的野兔最美味,一歲以後兔肉會變硬。

兔子養殖一直未有太流行,而兔肉亦沒有普及。野兔最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被法國僧侶馴養,作為四旬節期間肉類的代替品。

歷史上養殖兔子都是因為糧食短缺,不論是歐洲還是中國,人們只有在物資貧乏時才會養兔子作為食物。兔子能夠供肉,皮毛亦可用作保暖,可是卻從未成為主流肉類。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兔子難以馴化,在大自然中,兔子是許多食肉動物的獵物,所以他們非常敏感且好動,很容易受驚,搞不好打一個雷就可以嚇死農場內一半的兔子。

其次是兔子只吃草和穀物,不像豬和狗,能夠吃人類剩下的食物。

最後就是兔子不易飼養,他們會逃跑,甚至會挖地洞,故此飼養兔子沒有太大經濟效益。

雖然兔子並不是理想的肉品來源,不過兔肉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而且膽固醇極少,肉質細嫩,有機會應當品嚐一下。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