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餃子原本叫「嬌耳」用作醫病?點解餃子皮有方形圓形之分?
中國有一種食物,不分地域,人人都食。
以麵糰壓扁,用棍擀成薄皮,包上肉或菜饀,捏掐成半月或元寶狀。或蒸、或煎、或煮,或炸,總之饀料汁水,都被麵皮包着,一咬,皮破汁出,鮮美無比,這就是大江南北家傳戶曉的美食:餃子。
餃子唔覺唔覺,已有超過一千八百年歷史。
名稱多蘿蘿
餃子,有好多名。唔同時代有唔同叫法,元明時代稱為「扁食」,清代稱為「餑餑」。唔同地方又有唔同名,北方普遍叫餃子,南方則稱水餃,閩南地區喚扁食,山東一帶就叫餶飵或者餶飿。唔同食法又有唔同名稱,好似陝北一帶嘅人,煮嚟食嘅叫「扁食」,蒸嚟食較大隻嘅叫「餃子」,再大隻啲嘅就叫「角子」。而嶺南一帶,過時過節亦流行炸「角仔」,亦同餃子包法幾近相同。不過無論叫乜名,追溯根源,餃子最先都唔係叫餃子。
用雲吞皮包蝦豬肉筍絲木耳絲嘅鳳城水餃,係南方餃子代表。
東漢醫聖發明
話說東漢末年,寫出中國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嘅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返到家鄉南陽郡涅陽縣白河岸邊時,見到百姓捱饑抵寒,凍到周身病痛,連耳仔都凍到潰爛。張仲景見到咁情況,返屋企摷書,研究出了一道可以御寒嘅食療藥方,做法係用性溫嘅羊肉和一啲祛寒草藥煮湯,煮熟後將羊肉等料撈起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咁樣,再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嘅麵皮煮熟。一碗熱湯,放兩三個,食完人體發暖,兩耳生熱。呢種包饀食物,由於似耳朵,又可以治療耳朵凍傷,於是稱為「嬌耳」,而呢碗湯,就叫「袪寒嬌耳湯」。
用豬肉研薄成皮包饀嘅燕皮餃,廣東同福建都有人做。
南北大不同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就仿照「嬌耳」做過年的食物,慢慢呢啲食物又借音叫成「餃耳」、「餃子」。後來傳到南方地區,更變成日常生活食物。不過南北兩地,餃子無論形狀、製法、饀料都有唔同。好似餃子皮,南方主要係方形,北方則為圓形。擀皮呢,南方係先將麵糰壓成大薄塊再切成小方塊。北方則將麵糰捏出小麵糰,再擀成小圓皮。而南方水餃,講究皮薄。北方水餃,唔介意厚。包法亦有唔同,南捏北擠。形狀亦唔一樣,南方水餃較長較方,北方水餃包得較圓。饀都唔同,南方會包蝦肉、豬肉、筍絲、木耳、冬菇等。北方多為豬肉、大葱、韭菜、雞蛋等。真係南北大不同,各處鄉村各處例。只係好食無分南北,只要啱口味,南北一樣通殺,唔使畀面啦!
日本煎餃子,都係源自中國餃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