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壽司源自東南亞?曾經係戰亂走難嘅食品?

上回講咗刺身嘅故事,今次不如加多嚿飯,講壽司啦。壽司係日本代表性食物,食壽司,係人都知要去日本餐廳啦。殊不知,壽司同刺身一樣,原來唔係起源於日本,咁究竟今次係咪又關中國事?定係同其他國家有關。

呢個飯和魚嘅組合,竟然唔係源自日本,真係好難接受。

源自東南亞?
講到壽司嘅起源,至今眾説紛紜,只知道,肯定唔關日本事。有人認為,古代東南亞地區,早已有一種被稱為 Narezushi 嘅發酵食品,係居住喺山區嘅人,為咗長期保存魚獲,將魚加鹽再用米飯包住發酵,咁就可以放好耐都仲食得。不過,喺差不多時間,中國其實都有人做緊類似嘅嘢。相傳春秋時期嘅越國,有一種用塊熟麵皮,包住糯米、熟蝦仁、蛋黃、花生、蔬菜等做成嘅圓柱形飯糰,叫做餈飯棒,製作方式,同今日日本嘅握壽司相像,只係材料同形狀唔同,因此被認為係壽司嘅始祖。

最早嘅壽司係用飯包住魚,目的係保存魚獲可以慢慢食。

中國傳日本?

到咗後漢時代,中國開始流傳一種叫做「鮓」嘅食物。《説文·魚部》入面就有記載:「鮓,藏魚也。」,即係用鹽、醋、米及蒸熟或炸脆嘅魚條,同飯糰搓埋一齊,變成一個橄欖形飯波。可以加熱食,亦可以冷食,十分方便。方便到一個點,就係宋朝年間,戰亂頻仍,好多走難嘅人,都會整定呢種飯波作為充飢食品,品種更加唔限於魚,連菜蔬、肉類都可以用嚟入饌,捏製成飯波,走到邊就食到邊。唐朝詩人段成式寫嘅《酉陽雜俎》入面就咁話:「安祿山恩寵莫比,其賜膳品,月有野豬鮓。」,說明原來野豬都可以用嚟做成鮓,壽司原來唔係淨係食魚㗎!

全靠日本人,將壽司變成今日精緻嘅飲食文化。

匠人の精神

至於日本,要到公元700年,即奈良時代至開始從中國傳入了鮓,日本讀音為すし(sushi),即係以鹽醃制嘅鹹魚,後來改為用米飯醃制嘅魚,醃好之後,會一併將魚同飯一啖食,呢個就係現今壽司嘅前身。壽司喺日本,逐漸普及成為日常食品,漁夫會用醋醃過嘅飯搓成飯糰,上面放上海產或肉類,壓成細細一塊,整齊排喺小木箱入面,方便旅途上慢慢嘆。鎌倉幕府時代,壽司更加廣泛流傳,成為日本一種普遍嘅飲食文化。當時嘅壽司,以地域及製作方式,分成兩大派別:江戶派,就係握壽司作代表。關西派,主打係箱壽司。前者全靠壽司師傅手工握捏而成,即係我哋今日喺東京經常見到嘅手握壽司。後者用個木箱將魚和米飯擠壓成壽司,就是今天流行於大阪一帶嘅箱押壽司。無論邊個門派,日本人嗰種精益求精嘅匠人精神,都可以充份喺壽司上體現,呢種精神,唔關邊個發明、邊度源起嘅事了,所謂達者為先,好食先至係 Win 呀!

靚靚三文魚做壽司,係香港人至愛。

更多文章